运动训练专业(高中起点升本科-香港)
一、培养目标
运动训练专业高中起点升本科层次仅限中国香港地区招生,本培养方案是针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招收的学生制定。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同时培养具备竞技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与突出专项技能,掌握现代科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及创新精神,能够在专业和职业队、体校和学校代表队、体育俱乐部等相关部门,从事训练、教学、竞赛、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竞技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运动训练、竞赛和教学方面的基本训练和实践,掌握从事运动训练与教学、竞赛组织及裁判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较系统地掌握从事体育相关工作所需的运动训练、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二)熟练掌握某一运动项目的专项技术;
(三)具有从事本专项教学与训练、竞赛组织与裁判、体育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熟悉国家有关竞技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五)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具备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基本的能力;
(六)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二)主要课程
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务监督、运动损伤与康复、体育学概论、运动竞赛学、运动技能学、运动选材学、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专项运动理论与实践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毕业论文
五、修业年限、教学安排和授予学位
(一)学制:五年。
(二)修业年限:5年--8年。
(三)教学安排
1.利用比赛淡季,组织学生到函授站集中教学。
2.平时学生要完成规定的自学教材和作业的学习任务。
(四)授予学位: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
(一)公共课(6门,92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50学时,19.5学分)
1.汉语与写作(20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8学时,4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常用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语法、词汇、标点符号、修辞等。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英语(29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8学时,6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语音、语法基础知识和体育专业词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英语的阅读、听说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3.教育学(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1.5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教育的本质,人才质量规格和传授知识技能进行思想教育的一般原理,为培养教练员和专项教师奠定教育理论基础。
4.思想道德与法治(1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3学分)
本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地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强廉洁修身,自觉抵制腐败,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5.中国近代史纲要(1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3学分)
本课程是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它通过系统阐述国史和国情,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育,揭示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处于指导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思考和实践,在思想道德等方面应达到合格或优秀大学生的水平。
6.形势与政策 (56学时,理论教学40学时,2学分)
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是一公共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时效性、广泛性特点。课程建设立足课堂宣讲、校外实践、网络学习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实施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大学生发挥独特的作用。
(二)专业课(20门,235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38学时,37.5学分)
1.运动解剖学(12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2.5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年龄特征和功能、形态和机能的关系。重点讲授运动系统与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主要功能,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为运动训练打下必要的解剖学知识基础。
2.运动生理学(12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2.5学分)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人体正常生理和运动生理。主要讲授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人体对运动适应及促进功能发展的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体的机能和运动时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初步掌握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和人体机能评定的简单方法。
3.运动医务监督(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1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医务监督的理论、方法,常见运动性伤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征象、急救处理、预防原则以及女子体育卫生的特点、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员体格检查、机能评定的方法,了解运动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及各项目医务监督的特点和工作重点,为开展医务监督工作奠定基础。
4.运动损伤与康复(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1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运动损伤的理论、运动损伤发生的特点及规律、运动损伤的急救技术及处理原则。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损伤的概念、诊断、处理及预防的原则,并能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应用。
5.运动按摩(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1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运动按摩的理论,按摩的常用手法及常见运动性伤病的按摩方法,并介绍人体各部位的常用穴位。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按摩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实际运用能力。
6.体育学概论(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1.5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的关系,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学校体育课等基本理论知识;介绍学校体育的功能及发展史。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概况,树立现代体育教育理念,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工作打下基础。
7.运动竞赛学(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1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运动竞赛概论;运动竞赛体制、竞赛方法、竞赛计划的制定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竞赛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能够分析和解释运动竞赛活动过程中的某些问题,加深学生对运动竞赛理论与方法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竞赛的意识。
8.运动生物化学(12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2.5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糖、脂、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和酶的生物化学;运动时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运动与糖、脂、蛋白质代谢,运动能力的生物化学、体育锻炼的生物化学、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物化学评定、兴奋剂与体育、儿童少年及女子的运动生物化学、老年人的运动生物化学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锻炼中运动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的本质和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兴奋剂对体育锻炼的危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运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9.运动生物力学(12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2.5学分)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解剖学及力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掌握体育运动中技术动作的分析方法与应用。本课程主要讲授人体运动的运动学、人体运动的动力学、人体运动的转动力学、体育运动中的流体力学、人体骨骼及肌肉的生物力学特性、人体基本运动原理、技术动作的分析方法、各项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等。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理论、评价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基本研究方法及测试方法、掌握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运动心理学(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2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普通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感觉、思维、记忆、注意、意志、个性、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特点以及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中的心理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掌握运动员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基本知识解决训练和竞赛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心理训练水平。
11.体育统计方法(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2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正态分布的理论及其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体育评分方法、参数估计等。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中加以应用,提高研究质量。
12.运动选材学(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1.5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理论基础和体系、科学选材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工作步骤和方法等,并重点掌握和了解部分运动项目少年儿童和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常用的指标、评价标准、实施细则及选材工作的组织管理等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运动员科学选材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和选材工作发展趋势,具备从事运动员科学选材工作的能力,并比较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体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3.运动营养学(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1学分)
本课程密切结合竞技体育不同专项特点,介绍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特点,并且密切结合运动性疲劳的发生特点,讲授运动营养促进身体机能恢复以及运动性疲劳消除的机制,同时介绍通过合理的运动营养如何提高运动训练效果。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14.运动训练学(8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1.5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竞技体育、运动训练、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涵、构成、特征以及实践意义;掌握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基本含义及决定因素,明确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性;掌握各种训练原则的基本内涵、依据及其应用能力;了解训练方法的分类体系,掌握常用训练方法的使用范围和应用要点,从而提高训练工作能力。
15.专项运动理论与实践(3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2学时,5.5学分)
本课程以传授理论为主,较全面地讲授专项运动的理论知识、技术和科学训练方法,介绍新的技术、战术发展动态;适当进行现场教学和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专项教学与训练、技、战术、裁判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本课程教学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其中高级阶段分两个学期进行)。
16.科研与毕业论文(2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2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体育科学研究的目的、任务、范畴、程序和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专业理论和科研方法,在教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以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提高独立钻研体育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7.运动技能学(8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1.5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运动技能的概论、分类、形成,动机和运动技能形式的关系,回馈在形成运动技能中的作用,回馈的种类与机能,回馈与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关系,运动技能的示范与演示,运动技能的研究方法等。
18.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1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今体能训练发展趋势,掌握体能训练的基本运动技巧,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和手段;掌握速度、耐力、灵敏、柔韧核心稳定性评价方法,能够运用所学体能训练原理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19.专项理论与技术(338学时,其中面授68学时,2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专项运动的理论知识、技术和科学训练方法并进行专项训练。该课讲授本专项的理论,使学生了解自己所从事专项运动新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动态,适当进行现场教学和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本专项的教学、训练、技术、战术、竞赛、裁判和专项选材的基本理论及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运动的技、战术训练。
(三)专题讲座课(2门,12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2学时,2.5学分)
1.教练员方法指南(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1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教练的基本理论知识、训练过程中主要训练方法、职业道德与修养、教练员的考核等,使学生了解优秀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体育管理学(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1.5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体育管理概念、体育管理对象、体育管理方法、体育管理职能等,使学生了解体育管理的一般理论知识体系及管理技术,树立正确的管理概念。
七、学时分配
本计划总学时数为340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030学时(其中公共课350学时,专业课680学时);实践教学和自学作业2370学时。总学分数共计59.5学分。
八、教学环节
学生以业余自学指定的教材为主,同时采取集中理论教学、辅导、答疑和按时完成作业等形式进行教学。
(一)自学
自学是函授教学的基本形式,指导学生自学是函授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应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和进度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
(二)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系统而重点进行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传授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备课,并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要,系统地讲授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科的新发展、新动态,不要简单地重复教材的内容,要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并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指导。
(三)辅导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进度进行辅导,着重辅导学习的重点、难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
(四)答疑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有疑难问题而自己又不能解决时,可通过信函或在理论教学辅导时求教任课教师解答。
(五)作业
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法。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有一定的题量,覆盖面要宽。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方能参加考试。不交作业或作业不合格者不评定该科的总成绩。
九、课程考核及学分认定
考核是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评定学生成绩,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各门课程必须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内容进行考核,根据实际情况和课程需要,采用开卷、闭卷、作业或口试等形式,考核成绩及格者准予毕业。每门课程的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考核时数包括在辅导时数内。
部分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内容有密切关联,学习这些课程有助于学生申请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游泳救生员、营养师、教练员岗位证书等资格证书。若已接受过课表中类似课程的培训且成绩合格,可申请相应课程学分认定免修课程。如已接受运动营养师课程培训,提交相关证书、成绩单等证明,通过学分银行进行学分认定,申请“运动营养学”“体能与营养恢复”课程免修。
评分比例:
学科:自学作业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60%,平时出勤占10%。
术科:自学作业成绩占30%,能力评定成绩占30%,理论考试成绩占30%,平时出勤占10%。
十、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学习年限不少于五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多于八年,最低毕业学时数3400学时,59.5学分,各门课程考核合格。学位申请规则是:1.全部课程平均成绩76分及以上;2.学位论文成绩良好及以上;3.通过学士学位英语考试标准。
十一、报考条件及招生范围
(一)报考条件
报考高起本科的考生应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力。
(二)参加方式
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成人运动训练专业单独招生考试,简称:单招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地点、报名方式、学校代码及详细报名办法请按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招生办法和相关规定执行)。
(三)招生区域范围
业余生:香港特别行政区。
十二、说明
(一)本计划是参照2003网站太阳集团全日制教学计划,结合函授教育实际和保证毕业生达到相当于高等学校全日制同专业同层次毕业生水平的要求而制定的。
(二)论文是学生完成学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毕业前,须在任课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并经过学位委员会评审。
(三)学生在校期间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各门课程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并且对毕业论文通过评审者授予学士学位。